福國利民有賴更多的STEM專業人才和擁有STEM素養的國民
STEM是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或稱「技術」)、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的頭字語,STEM既是領域也是學科。當今已成為全球教育新趨勢的STEM是由美國帶頭發展的,美國發動STEM係著眼於在全球競爭加劇下,更多的STEM專業人才和擁有STEM素養的國民,對美國引領創新、提高生產力和有效競爭至關重要。又由於在許多現實情境所需的解決問題策略需要STEM的整合對策,所以常主張不該將STEM視為四個單獨的學科和領域。
在STEM專業人才方面,Nikki Graf在2018年1月〈有關STEM人力的七個事實〉(7 facts about the STEM workforce)一文中,指出:自1990年以來,STEM職業的就業人數成長了79%(從970萬人增加到1,730萬人),快過整個美國的就業成長率。但是,究竟那些工作歸屬STEM並無統一標準,以致大眾可能對誰在STEM領域工作會有誤解和對誰擁有STEM相關學位的看法有所差異。因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新近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資料,針對1990-2016年25歲及以上成人在74個職業(含電腦、數學、工程和建築職業,物理科學人員、生命科學人員和健康相關職業—如醫療保健執業人員和技術人員,但不包括護佐和醫助等醫護支援人員)廣泛分析STEM人力,發現下列七項事實:
- STEM工作人員傾向比相似教育程度的非STEM工作人員薪酬高;
- STEM工作人員中約三成有碩士以上學位;
- STEM領域的大學畢業生中有52%從事STEM工作;
- 大學時主修STEM的畢業生薪酬高於非主修STEM大學畢業生;
- STEM工作人員中婦女所占比例因工作類型而大幅變化;
- 自1990年以來電腦工作人員中婦女所占比例遞減中;和
- STEM工作人員中黑人和西班牙裔的比例偏低。
換句話說,福國利民有賴更多的STEM專業人才和擁有STEM素養的國民;此外,須重視讓各種族群的人都有機會成為STEM專業人才和具備STEM素養。這種觀念已廣泛被很多國家所接受。
美國培育更多STEM專業人才和具備STEM素養國民的新興趨勢
Linda Hirsch在2018年1月的〈為什麼STEM很重要〉(Why STEM Matters)一文中指出:美國STEM領域的人才需求比其他領域成長得快,例如勞工統計局預估在2022年之前會有100萬個STEM領域的新工作出現,加上這個領域中嬰兒潮世代在職員工也會有100萬名逐漸退休,因而五年內全美將會有近200萬個STEM人才需求。有STEM學位的大學畢業生很容易找到工作而且薪酬高於其他領域大學畢業生30%左右。但是許多學童對數學和科學(合稱「數理」)不感興趣,以致無法培養出申請(或運用在)大學STEM班制所需的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大多數中小學的數理學習沒跟真實生活及工程應用整合。而且,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看法很不一致,人才供應端的學界人士中高比例表示已將學生培育好了,但是需求端的業界只有低比例的人士同意這種說法。
為了彌合上述培育更多STEM專業人才和具備STEM素養國民的缺口,新興趨勢至少如下:
- 愈來愈講求利害關係者的合縱連橫
STEM人才培育愈來愈講求從幼稚園到職涯整條管線的「合縱」,以及教育界和產業界的協作,乃至學術機構、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機關等利害關係者的「連橫」。
- 愈來愈多的學校投資於自造者空間(Multi-use makerspace)
利用這種空間協助學生透過實驗、機器人、人工智慧、程式編碼(Coding)甚至是低科技團體活動等,真正地動手做解決問題,為在真實世界解決工程問題的經驗建模。
- 愈來愈多的公司及其夥伴加強STEM育才和留才
各種STEM人才既需開源也需節流。愈來愈多的公司及其夥伴透過師徒制(Mentoring)、實習制(Internship)、學徒制(Apprenticeship)、同儕支持、科際整合課程與教學以及創新對策,促進潛在員工投入STEM領域。也透過師徒制、各種贊助和工作--生活平衡方案,提高STEM在職員工的留任率。
- 促進STEM的倡議和報告持續推陳出新
和STEM有關的政府機關和民間團體持續提出推動STEM的倡議和報告,為STEM人才培育重塑願景、目標和策略等。例如,聯邦教育部2016年9月出版的報告《STEM 2016:STEM教育的創新願景》(STEM 2026:A Vision for Innovation in STEM Education),指出面向2026年中小學STEM教育有下列六大組成的挑戰和創新機會:(1)參與推動和形成網絡的實務社群;(2)引人進行有意圖遊戲和冒險的易於參與之學習活動;(3)包括科際整合方法解決「重大挑戰」的教育經驗;(4)靈活和包容的學習空間;(5)創新和易於參與之學習措施;和(6)促進STEM多樣性和機會的社會和文化形象與環境。
以上美國STEM人才培育的四項新興趨勢,都值得我國參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應該看得更多更遠」,我們除了參採美國的趨勢、課題和經驗,也該借鏡其他國家受到美國影響而推動的STEM人才培育。
來源:李隆盛 / 中臺科技大學校長